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宝祥说过:“做一名中小学教师,如果没有当过班主任,或者做不好班主任工作,那么,他不能算一个完整的好的教师,只能算‘半个’教师;他在育人事业中所作的贡献,就有了重要的欠缺;他所体尝到的教师职业的崇高与幸福,也会留下太多的遗憾。”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老师也说:“我属于愿意当班主任的那类教师。我总觉得,做教师而不当班主任,那真是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,吃了大亏。”他们的话,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当班主任的意义,也鼓舞着许许多多的老师自觉自愿的挑起了班主任这副担子。然而,在教育教学实践中,大多一线教师,却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:当老师累,当班主任更累!那么,我们为什么还要当老师,为什么还要当班主任?我们要怎样当老师,怎样当班主任?
一、当班主任的意义——当班主任是一种快乐
记得我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,我的班主任是罗传梅老师。她是我人生的第一个班主任。记得有一天,轮到我值日,等扫完地后,我才发现,我要回家的路上已经空无一人了,要知道,从我的母校到我家需要走上一个小时!当时,我害怕极了。当走到罗老师的宿舍前,看到了罗老师,我竟然“哇”的放声大哭起来。罗老师了解情况后,拉着我,给我做了碗面条,然后又亲自送我回家。之后,凡是到我值日,罗老师总是替我扫地。可惜,一年级第二个学期还没开学,罗老师就调走了,后来我才知道,当时,罗老师不过十九岁,往我家那条羊肠小道她也是第一次走!从那时起,我就下决心说,我长大了要当老师,当一个像罗老师一样的好老师!
2008年5月8日,我们到贵阳华阳小学去参观学习。在这所学校,我看到了极为感人的一幕——一位68岁高龄的王老师,仍然精神矍铄,神采奕奕,她的一堂现场命题快速作文课,吸引了在场听课的近两百双眼球,其中最感人的是有一位女孩在15分钟内写出了一篇684字的作文,她大胆想象,叙述了二十年后同学们和班主任王老师再相聚的情境,当她现场读出这篇作文时,王老师紧紧抱住这位女孩,留下了激动的泪水。
我们老师就是这样,不为钱,不为权,就为那一声哭声,就为那一滴眼泪,就为那一次感动,十年八年过后,您教过的一位孩子,突然间叫您一声老师,或送您一束鲜花,或给您一个电话,您就会感动得不能自已,这时候,您就会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,您就会再次深深感悟,当老师,尤其是当班主任,可真是件快乐的事。
其实,世界也许很小很小,人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。班主任便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,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。也许正如王宝祥所说,一个老师要是不当班主任,那么他的教育生涯就有了那么一些遗憾。
二、我们应怎样当班主任
(一)、多改变自我,不要抱怨环境
我曾经听到过无数的人们说过一个假设关系的句子——“如果条件怎样怎样,我一定会怎样怎样”;“如果学生听话一点,我一定会好好当这个班的班主任”;“如果在条件好一点的学校,我一定把班主任工作干得漂漂亮亮”等等。可是,一个人的一生,将有多少个“如果”呀,总是抱怨着环境,何时才是个头。作为教师,尤其是作为一名班主任,我们如果用七分力量去埋怨、指责环境,可能一丝一毫也不见效果,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,助长别人的愚昧和自己的野蛮。但只要省下七分力气中的一分,用来改变自己,就能使自己发生变化。
埋怨环境不好,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;埋怨别人太狭隘,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;埋怨天气太恶劣,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;埋怨学生难教育,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。
正因为如此,我们才绝不能抱怨环境,比较有效、比较实际的做法,还是先从改变自己做起,像何克教授所说的一样——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,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,进而改变环境。
(二)、了解我们所处的教育环境和我们所面对的学生
现在,我们的国家对教育教学十分重视,教师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,然而,我们的教育环境并不十分乐观。报上、网上经常报道的一些事情,就会让人不得不思考如何育人、如何呵护学生心灵的问题。现在的学生,逆反心理特别的强,你叫他往东,他偏往西,教育时如果一味从正面强调,效果往往微乎其微,为此,我们还得动脑子。
(三)、其实孩子都脆弱——当班主任需要智慧
我们在教育学生时,无意间的一句话,一个动作,举手投足,都很可能使教育的效果大相径庭,为此,作为班主任,教育中就应当十分重视教育的智慧。尽管现在的学生逆反心理强,有鲜明的个性,然而,孩子毕竟是孩子,其实孩子都脆弱,只要我们抓住了教育的方法,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。学生是脆弱的,但他们有极强的自尊心理;学生是逆反的,但却非朽木不可雕琢。千万别激活学生调皮神经,找他们的优点,他便失去了抵抗力。
(四)、树立必胜的信心
案例:美国教师菲拉用真心改变学生
美国曾有这么一个班级——班里的学生是全校有名的劣迹生,其中,有的学生进过少管所,有的学生把抽烟喝酒作为家常便饭,甚至有的学生还染上了可怕的毒瘾,全校师生把这个班级视为了垃圾班,认为无可药救,老师们都远远的躲着这帮“坏小子”,生怕一不小心惹火烧身,还会被揍上一顿。菲拉老师主动请缨,“临危受命”,担任了这个班的班主任。老师们都说,这下身体单薄、温柔弱小的菲拉老师可惨了。
菲拉老师来到班级,在吵闹声中说出一句话:“孩子们,老师有一道人生的选择题,请大家停下一分钟,做完这个选择题,你们可以把老师轰出教室。”教室顿时安静了许多。这时,菲拉老师出题了——有三个人,你认为可以担当大任,能够让未来的人们过上幸福生活的是谁?A、抽烟喝酒,懒惰无比,并且进过少儿管教所的人;B、喜欢抽烟,喝白兰地,曾经吸过毒的人;C、当过兵,从不吸烟,偶尔喝一小点啤酒的人。毫无疑问,孩子们或大声的或不屑的或嘲讽的嚷嚷,选C。此时,菲拉老师却告诉孩子们,大家的答案都是错误的。因为这三个人实际上就是二战时期的三个有名人物,A是连任四届美国总统的罗斯福,B是英国首相丘吉尔,C呢,是万人痛恨的法西斯希特勒……孩子们没有轰走老师,而是静下心来,静静的聆听她的讲话。她重新激起了孩子们对生活的热情,让孩子们看到了希望,从此,菲拉老师成了孩子们的朋友……
十几年过去了,原来的劣迹班的学生们几乎都成了美国各界重要的人士。他们说,是老师菲拉,挽救了他们。于是,记者千方百计寻到了已是白发苍苍的菲拉老师,询问她的教育良策。她却只是笑盈盈地回答了一个字¬——“爱”。
这个案例是《人民教育》杂志总编傅国亮所举的,在这里,我把它搬了过来,是因为我对这个案例印象非常深刻。没错,哀,莫过于心死。菲拉老师送给学生的,不光是爱,更是信心,是希望。只有有信心的老师,才能带出有信心的学生,作为班主任,关爱学生,激发学生重新认识自己,树立学生的自信心,是多么重要!
魏书生老师就是一个十分善于激发学生自信心的老师,他在各地上课时,特别是遇到学生疲劳无神的时候,便喜欢让学生放声高呼“我能成功!我能成功!我能成功!”学生们一声比一声大,喊过之后,会场里便充满了活力,学生的紧张情绪一扫而光,对上好这堂课,充满了成功的信心。
我在做班主任工作的时候,也常常会把魏老师的这一招“偷”过来用。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高呼“我能成功”,学生便有了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;在学生获得成功时高呼“我有信心做得更好”,学生便有了奋发进取的信心与决心!信心,是学生获得进步的保障。
(五)、表扬的艺术魅力
州教科所研究员杨涛说过这么一句话:“别吝惜你的表扬,用你的拇指赞扬人,其实四指对着自己,正赞扬着自己,表扬别人一次,相当于表扬了自己四次。”表扬是一种艺术。曾经有这么一位家长——由于孩子调皮,每次开家长会,这位家长都是直接点名批评的对象。然而,回到家里,这位家长并不是责骂自己的孩子,而是对他说:“今天家长会上,老师说你什么什么又进步了,再加油就会更好。”后来,这位孩子考起了一所著名的大学。我想正是他家长的表扬,撑起了他学习的信心,坚定了他进步的信念。“千万别激活学生调皮神经,找他们的优点,他便失去了抵抗力”,魏书生的这句话,便是对表扬的艺术魅力的最好诠释。
(六)、让学生忙起来
魏书生说,“人忙,闲事、杂事、杂思、闲话才少。应想方设法使学生忙起来……”当然,让学生忙起来,并不是布置大量的作业,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管理班级的活动中来,学生都来做班级管理的主人。比如在我的班级,每个学生都安上了一个职位,总管全班大小事务的,我管他叫书记,管学习工作的,我叫他学习部长,管纪律工作的,便是公安部长了,下面还下设公安局长等职务,就是班级电灯的开关,我也承包到人,叫他供电局长。总之,班级无闲人,事事有人做,人人有事做,当个部长局长的,孩子们都高兴得不得了。当然,在班级管理上,所有工作皆因人而异,分头承包,哪个学生适合干什么,干什么最好,班主任要了然于胸,充分发展学生人性和个性,决策要多商量。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检查监督系统,一般同学能做的事,班委绝对不做;班委能做的事,班长绝对不做;而班长能做的事,班主任绝对不做。我记得09——10学年度第二学期的一个星期三的下午,由于急着开会,我忘了布置作业,等散会后,我急冲冲跑到教室,却只有小书记杨露曦和几个小朋友还在教室,其余同学都回家了。我感到十分愧疚,然而小书记却打开了话匣子:“李老师,您就放心吧,见您忙开会了,我和学习部长商量后就给大家布置了作业。”我很感动,更是高兴。我不再多问,一年级的孩子能够这样,我还有什么话要说?第二天,全班作业交齐,没落下一个。
(七)、建心灵信箱,写心灵日记
教育是一门科学,教育是一门学问。全国十佳班主任、中国教育学会会员段惠民老师就这样理解教育——教就是教做人,育就是育心灵。从这个角度出发,就是要求我们班主任要学会考虑怎样呵护学生心灵的问题。在实践中,我尝试了建立心灵信箱,写心灵日记的方法。在班级的一角建立“心灵信箱”,便使师生之间有了一个平等的交流对话平台,学生平时不敢说的话在这里他敢说了;学生满肚子的委屈在这里得到宣泄了;学生值得骄傲的事情在这里说出来别人不喝倒彩了……当然,作为班主任,要管理好“心灵信箱”,保证“心灵信箱”的内容不被曝光,并能科学、巧妙地解决相关问题,呵护学生心灵。
让学生写“心灵日记”的效果和“心灵信箱”的效果基本相同,但相对来说,写“心灵日记”使学生感到更亲切,教育效果非常显著,但“心灵信箱”可以将相关问题集中起来一起处理,它占用的时间就比写“心灵日记”少得多。在实践中,班主任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与学生的方式。
(八)、建立“学生成长记录袋”评价机制
“学生成长记录袋”的制作非常简单,用一般的档案袋装饰即可。“学生成长记录袋”能较好的刺激学生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,是值得尝试的方法。当然,在“学生成长记录袋”的建立上,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:
1、在档案袋设计方面,要更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创造思维,发展学生个性,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档案袋的设计中来,而不是老师的包办与代理。
2、在档案袋评价内容上,要更加多元化,注重形成性评价。
3、在档案袋评价的实施方面,要更多地争取家长的支持、参与,使家庭与学校共同成为育人的场所。
结语:
我们每一位班主任,都不可能不知道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”这句话,这是对老师多么中肯的评价。但在这里,我想说的是,在现代的教育中,我们应好好的再次审视这句话,我们应当不做悲伤的蜡烛,为了照亮别人,在流泪中燃尽自己;我们要做快乐的电瓶,在照亮别人的同时,不断地充实自己,闪耀着永远的光芒。总的一句话,我们已经选择,就应扎实做好,静下心来教书,潜下心来育人,力争做学生爱戴的班主任。
参考文献:
1、《魏书生工作漫谈》;
2、王宝祥主编《新时期班主任工作》